首页 >>游记攻略 >>大足石刻自助游攻略及游记杂谈

大足石刻自助游攻略及游记杂谈
大足石刻自助游攻略及游记杂谈1天 实用
  • cqlyhy

  • 2015年3
  • 重庆
  • 重庆
  • 200元

     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,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年间,历时70余年,以大佛湾、小佛湾为中心,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,是大足石刻最精华部分。
    交通:重庆主城坐汽车到达大足县城(长途汽车站)之后,去北山可以采取步行或出租车的方式,步行耗时长,体力消耗大。由于是爬山,但能体现情趣,出站后看路牌很简单。出租车就打表吧,不远,大概10块左右。(出租车只能到北山山脚,自己走路上去,参观完下山后走到大足体育馆坐公交101路或在景区停车场直接等返空出租车回到长途汽车站)走路上山一般30分钟左右
    去宝顶,可以打的或坐三轮或乘坐101路或102路、103路公交车去东关车站(大足新车站),打的5元以内吧,三轮大概2-3元,有点远,一个在城西,一个在城东。到了东关车站,就有到宝顶的客车了,票价3元。
     如果选择打车,大足县城-宝顶山石刻 30元;大足县城-北山 5-10元;宝顶山-北山 30元(正规打车,黑司机就不说了)
关于大足石刻  :
1、是中国唯一位于南方的古代大规模石刻石窟群;
2、大足石刻  的最精细和最具价值的石刻在北山石刻,所以游大足石刻  有“北山看门道、宝顶看热闹”之说;
3、宝顶的千手观音石刻是中国唯一的一尊真正有千只手的石刻造像。
2015重庆大足石刻之北山石刻

 赵智凤本人像

 (上图,来自网络图片)

旁边的一堵石壁上,上面是同治年间大足知县王德嘉题写的圆润饱满的“宝顶”,下面是“福”、“寿”,这是宣统年间涵若龙必飞题刻,中间有联曰:敬书大福劝人质朴,触目惊心介尔景福;再书大寿劝人忠厚,人信吾言必得其寿。(下图)

 进入大佛湾,首先看到的是两尊道教的雕像,右边是李耳与伏虎山君同塑一窟,两边的楹联是“道祖乘牛登岸上,山君伏虎镇桥头”。左边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。据说这组雕刻是近代的,体现了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念,在全国石刻中罕见。(下2图)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正觉像  (下图)  
这尊造像手结外缚印,头上有“平顶金刚印”,据考证,是赵智凤的老师柳本尊的成佛像。在佛头顶的两道毫光之间,刻有柳本尊的居士像。
  在正觉像之右,有一通碑,名为《重修宝顶山寿圣寺碑记》。碑上追叙了大佛湾石刻的来历,简介了赵智凤的生平事迹。
碑上载:“传自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(1159)七月十有四日,有曰赵智凤者,始生于米粮里沙溪。年甫五岁,靡尚华饰,以所居近旧有古佛岩,遂落发剪爪,入其中为僧。年十六,西往弥牟(汉州弥牟,大约在今德阳市的广汉市),云游三昼。既还,命工首建圣寿本尊殿,因名其山曰“宝顶”。发弘誓愿,普施法水,御灾捍患,德洽远近,莫不皈依。凡山之前岩后洞,琢诸佛像,建无量功德……。初,是院之建,肇于智凤,莫不毕具……。”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直接反映赵智凤生平事迹唯一的文字资料。此碑为明洪熙元年(1425),大足儒学教谕刘畋(tián)人所书。它是研究大佛湾石刻造像来历的一块极为重要的史料碑。 

圆觉洞 洞口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。它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,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,能威震四方,让众生豁然开朗(下图)

第一组“未牧”。佛家认为,人的心在未经过调服之前,就跟未经过驯服的牛一样桀骜不羁,很容易随外界的干扰而波动,就像没有涵养的人遇到一点小事也会暴跳如雷,无法自控一样。第一头牛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冲出栅栏,正昂头犟项拼命朝山间狂奔,后面的牧人双手紧拽缰绳,正使劲地把它往回拉;  第二组“初调”。在牧人的强制和鞭策下,牛虽然并未显得驯服,但头已经开始勉强转过来了。这比喻在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下,放任顽化的心性开始得以收敛;  第三组“受制”。牧人站在牛首旁,右手牵牛,左手扬鞭,正驱牛下山,牛已能勉强顺从人意。旁边的颂词写道:芳草绵绵信自由,不牵终是不回头,虽然牛是知人意,万去低昂不易收。比喻贪执顽化的心性虽然受到制约,但还不能麻痹大意,放任自流  (下图)

第五组“驯服”与第六组“无碍”并列。两个年青的牧人手握缰绳并坐在一起,正亲密地攀肩说着悄悄话。左边的牧人说得滔滔不绝,舌头都顶出来了。右边的牧人听得喜笑颜开,眼睛笑成豌豆角,嘴也笑得合不拢了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呢?大家请看,左边的牛也悄悄地凑过来,竖着耳朵,瞪大眼睛,正在偷听哥俩儿的秘密。这个造型极为生动,所以很多游客看到这里,都会笑着说:平常大伙儿说的“吹牛”恐怕就是从这儿“吹”出来的吧!右边的牛好象对主人的秘密并不感兴趣,它安静地跪在一旁饮水。在这里,牧人和牛的关系已显得轻松、和谐。牧人虽然还手握缰绳,但已经不用太去在意自己的牛了。这说明对心性的驯化已达到无拘无碍的程度,清规戒律的约束也正在趋于淡化  (下图)

第十组“双忘”。牛不吃不喝温顺而卧。牧人怡然自得,敞胸露怀地在一棵大树下畅然酣睡。树上一只调皮的小猴倒悬而下去扯他的衣襟他也全然不知。小猴在此代表外界的干扰和红尘的诱惑,这一切对牧人不再起作用,说明修行到此他已是心体澄静。到了这种境界,即使出入红尘凡世也无所谓,因为他的心性已经纯化透明、清净自由,外界的一切已无法干扰他了   (下图)

第十一组“禅定”。牛已经不见了,只剩下修行者结趺而坐。修行者头顶上方刻颂一首:无牛人自镇安闲,无住无依性自宽。只此分明谁是侣,寒山樵竹与岩泉。比喻执着贪恋的心欲已全然消失,修行者的心性已化作清风,与大自然的林间翠竹,山岩清泉溶为了一体。但这还不是最高境界,因为修行者的“本我”还存在,他的物质体还存在。按佛家的说法,色相存在,引发贪恋执着心识的可能性就存在,就象病根未除,就有可能旧病复发,要修得不留色相于世间才行,所以还需进行最后一步的修炼。(下图)

第十二组“心月图”。修炼到最后,修行者由定生慧,进入万象皆空之境界。人和牛都消失了,只剩下这轮亘古长存的皓月。这组造像叫做“心月图”。我们中国人所说的“心”大多数代表的是思维器官,“心月”的意思就是通过逐步的磨炼使自己的思想达到空灵如皓月,一尘不染的境界。下图是网络图片。 

圆觉洞内正前方刻着结跏而坐的三身佛:中间是法身佛(毗卢遮那佛);左边是报身佛(卢舍那佛);右边是应身佛(释迦牟尼佛)。在三身佛前长跪着一合掌菩萨,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。她正在问法
(下图)

合掌菩萨后面洞口上方开一扇天窗,由天窗射入一束强光,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佛前长跪的菩萨身上,巧妙地点明了“问法”这一主题,随着光线的折射、扩散,创造出了一个梦幻般的佛国仙境。

在靠山的右壁上,刻着一条长卧的龙,这条龙的龙身便是窟顶的排水渠道。在龙头下面刻着一位高擎钵盂的老僧。下雨之时,雨水从窟顶的岩隙渗透下来,通过龙身汇向龙头,再通过龙嘴滴入老僧的钵盂内,并发出“叮咚叮咚”的声响。老僧持钵的手臂是镂空的,水通过他镂空的手臂往下流,然后通过石壁上的暗道和大家脚下的水沟排出洞外,形成一个周密完整的排水系统,真可谓巧夺天工。(下图)

护法神像:护法神个个身着袍甲,狰狞剽悍,气势高昂,以最忿怒的形象来为众生摧毁魔障(下图)

六道轮回图
佛教认为,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,依一定条件生起变化。佛教用这个观点来诠释世界、社会和人生,便出现了所谓的“因果报应,转世轮回”学说。上中为天道。日月绕须弥山顶,顶上安宫殿,展示极乐世界;  上左为阿修罗道。一三头六臂之神,手擎日月,侧有侍者,下有献供者,表示享天福而怀嗔心;右为人道。共刻四人表四大部洲,苦乐同道;下中为地狱道。漆黑的地狱之门旁设有沸腾的油锅,一马面卒正拖一人去受刑,这是众苦集聚的场所;下左为畜生道。刻有一狮、一牛、一马;  下右为饿鬼道。一饿鬼手抱一人,口咬其头,侧边一鬼贪馋欲夺,下有一人恐惧欲奔。  整个六道是佛教对众生的分类。其中上三道为善三道,下三道为恶三道。

华严三圣:中间一尊像即“大日如来”,左右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。

释迦涅槃圣迹图 
          经书记载,佛主是在两棵娑椤树之间,“头北脚南,背东面西,右手支颐而卧”。此处的卧佛身位与佛经基本吻合。释迦牟尼慧眼微闭,安祥而卧。其弟子从平地涌出,躬身肃立,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。

头像下面最左边那个人的脸,在大足石刻这里共出现30多次,朋友们可以找找看啊
专家们猜测:这很可能是赵智凤本人像

千手观音 总共830只手,这龛千手观音造像被誉为“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”。可惜正在维修,2015年才能相见,拍张图片留念

孔雀明王 
  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,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,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,其他明王皆以愤怒相出现。他以能驱除诸般毒术,禳灾去祸为特征。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这两大密宗本尊,加上中间的卧佛,便形成了大佛湾整体造像的核心。

九龙浴太子讲的是释迦牟尼出生的故事,图最下面中间者就是释迦牟尼

报恩图

地狱图(部分)
黑暗地狱:一鬼卒提一人,正执锤击其双眼。旁边有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妇正在摸索而行;粪秽地狱:此地狱深有万丈,污秽不堪;矛戟地狱:一人单腿跪地,双手反缚于柱上,一马面卒正手持?? 戟破穿其肚;镬汤地狱:一鬼卒提着一人正往沸腾的锅里扔;铁轮地狱:一铁柱上置二铁轮,轮中夹一被捆之人,鬼卒正用匙舀铜汁灌入其口;下面还有一人在辗槽内被铁轮所辗,正作哀号状

万岁楼:明永乐十年(1412年),当时的蜀献王朱椿,也就是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来宝顶山进香,大足县人民为了纪念他的朝香之行,特地斥资建了万岁楼,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。万岁楼为四层木结构建筑,高21.2米,底层边宽3.6米。楼为八角四重檐,楼层逐渐上收,翘角飞檐,非常壮观。它应用了故宫的修建方法,下大上小逐步收方,楼阁中有几十幅风俗民情、世俗生活的水墨壁画。据说,原本楼内有“当朝皇帝万岁、万岁、万万岁”的牌位,故名万岁楼,但是牌位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。 
(下图)

圣寿寺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右后侧,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,是赵智凤主建的密宗禅院。原称五佛崖,扩建后用现名,原寺已废,现存寺院为明、清建筑,圣寿寺依山建造,殿宇巍峨,雕饰精美。主要殿堂有天王殿、玉皇殿、大雄宝殿、经殿、燃灯殿、维摩殿等。圣寿寺在明、清时香火鼎盛,寺内刻有大佛湾造像雏形,当是大佛湾造像蓝本。(下图)

 (上图,来自网络图片)
诸位看官请注意:
    去石刻前最好做些准备,了解下佛教的一点常识,不然光看石头没意思
    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,总计10万余尊,其中以北山、南山、石篆山、石门山和宝顶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。旅行团一般去宝顶,自助行还可以去北山, 北山石刻值得一看,媚态观音非常传神;此外还有双佛,是晚唐遗迹,十分壮观。(石刻不如宝顶多,但历史和精美程度也不逊),还有一座千年历史的白塔(多宝塔)
   龙水刀具其实真的不错,名气小点而已
   双佛寺千万别去上香,否则小心钱包

评论

    暂无